2012/03/18

為何現代藝術讓人看不懂?


有人戲稱,藝術的演進史是:
「這畫得真美」--在看梵谷「星空」時,你心有領會發出了讚嘆。

「這畫得是什麼?」--在看畢卡索「亞維農少女」時,有點不懂為何人臉會歪七扭八。

「這也能叫藝術?」--在看Andy Warhol「康寶罐頭」時,納悶怎麼廣告也成了藝術。

「藝術在哪裡?」--在看比罕「踢腳板」時,以為自己進入了未佈置的展場。

為何藝術越來越讓人看不懂,甚至到了最後,藝術已經消失掉讓人看不到了?


傳統的藝術就是做得跟真實的一樣,任何沒有經過教育的人,一看就懂。但到十九世紀,攝影術的發明,及之後各種科技發明,威脅到了傳統藝術家的地位。「藝術家要花幾天才能畫出栩栩如生的畫,照相機三秒鐘就拍好了」如果藝術家仍只是要求真實,那他們不管如何都比不過照相機。印象派畫家開始嘗試將自己主觀感受放入畫中,就是反擊科技「可再現性」的第一步。「客觀的影像你照相機能拍出來,但至少主觀的感受你就不可能拍出來了吧?」試圖把這些科技「不可再現」的抽象物「再現」出來,就是早期現代藝術的奮力一博。


將無法表現的抽象概念表象出來,所以有了俄國的「構成主義」 的「紅軍擊倒白軍」 
以及Piet Mondrian「新造型主義」,將輕快、憂鬱等,如同聽爵士樂的感受以視覺表現出來。
當藝術從畢卡索走到純抽象的地步,能夠了解它的大眾越來越少了,它的「合法性危機」(Legitimacy)也就來了。傳統的藝術如蒙娜麗莎,大家都看得懂,都能體會她的美,大家都愛她,所以她是藝術,這幅畫本身就有「Aura」(靈光)。

但現代藝術,沒人能了解她,到底誰能夠判斷她是藝術呢?這時,畫廊老闆、經紀人、交易商就來了,他們說只有他們能了解什麼是藝術,這幅畫是不是藝術品,只有他們說了算。這時Aura就在他們這些人身上,而不是藝術品身上。這些人具有「點石成金」的能力,一幅畫是垃圾還是藝術,全靠他們的話語權。一般大眾沒有「美學素養」,是沒資格評斷的。這就像「國王的新衣」故事一樣,害怕被嘲笑沒品味的人,都相信自己看到了「美」。

藝術家為了奪回定義藝術的話語權,藝術家不斷做出反藝術的「概念藝術」,所以後來有了Hirst的「藥店」


以及Manzoni的「100% Pure Artist's Shit」
藝術的不斷進化,最終是消滅自己。就如同馬克思所言下層結構(科技)的進化,將破壞上層結構(政治社會)的傳統意識型態。


那麼現在,真正的藝術到底在哪裡?難道真正的藝術就只能憑這一小撮掌握話語權的人來判斷?一般的大眾沒有自己的權力去判斷真正的藝術嗎?

如果我們大眾想要奪回自身的話語權,那就是憑民主投票,而一件作品的投票數,就是從產品銷售量可看出。漫畫遊戲的銷量、電影票房、Youtube上的觀看次數與評價, 就是我們賦予這作品的Aura。

在傳統藝術的年代因為科技不發達,無法大量複製,藝術品只能收藏在富人的私人展覽室或是博物館。但現在的科技進步,使得藝術品能夠大量複製,收藏在一般庶民的房間。我們無法再回到過去那年代了,認為要看藝術只能到博物館去朝聖膜拜。藝術已經溶入商業之中,真正藝術是可以去商店、電影院、網路上去尋找的。


文章為閱讀「後現代主義」 的感想

No comments: